咨詢熱線:158-6145-4343
在現代高端制造領域,輕量化與高剛性已成為結構設計的核心追求。碳纖維復合材料憑借其超高比強度、高比模量、優異的抗疲勞性和耐腐蝕性能,正逐步取代傳統金屬材料,廣泛應用于精密機械、醫療設備、自動化裝備等關鍵結構件中。如碳纖維聯軸器、碳纖維輪椅框架、碳纖維機械臂等,正在推動產品性能實現跨越式提升。一
2025年9月9日,備受矚目的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,標志著中國橋梁工程再次刷新世界紀錄。這座橫跨長江、連接江蘇常州與泰州的“鋼鐵巨龍”,其主航道橋以1208米的主跨跨度,成為全球跨度最大的斜拉橋,開啟了現代橋梁建設的新篇章。作為一座公鐵合建的雙層復合型過江通道,常泰長江大橋上下層鋼橋面鋪裝總面積超
碳纖維復合材料因其高比強度、高比模量、輕量化、耐腐蝕、抗疲勞等優異性能,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車、軌道交通、體育器材、醫療器械等領域。其生產流程復雜,涉及多個關鍵環節,每一個環節都對最終產品的性能有決定性影響。在產品的生產之初,需要先給到自己產品實際應用的性能需求,從而確定原材料以及生產工
9 月 9 日凌晨 3 時 48 分,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在山東日照近海點火,成功將吉利星座 05 組 11 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。這是該火箭第七次海上發射,連續成功印證了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可靠與高效。這款火箭全長 31.8 米,最大箭體直徑 2.65 米,起飛重量 140 噸,能將 1.5 噸載荷送入 500 千米太陽同步軌道,可 “一
在藍天翱翔的波音787客機、風中轉動的百米長風電葉片、城市街頭的新能源汽車,甚至我們手中的網球拍和自行車車架——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物件,正被一種神奇材料悄然連接:碳纖維復合材料。這種比鋼還強、卻只有鋁一半重量的高科技材料,正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,從航空航天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成為推動現代工業輕量化
在全球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,軌道交通領域正迎來一場由先進材料驅動的綠色變革。近日,瑞士聯邦鐵路(SBB)與復合材料創新企業Comppair Technologies宣布展開深度合作,將一種具備自修復能力的再生復合材料應用于其ICN(InterCity Neigezug)高速列車的維護升級中。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鐵路交通在材料應用上的重大突
Copyright © 2016 RSN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59707號-1無錫威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網蘇公網安備32021402003510號